2021年10月12日 点击人次: 3082
学院下设三系两所,即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类学系、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本院拥有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学、人类学2个硕士点和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点,以及(应用)社会学、人类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为本院定编45名教师岗位。目前,本院有专任教师36人,教辅人员4人。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为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拥有博士学位28人,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在专任教师中,中组部“”哲学社会科学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首批云岭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云南省“文化名家”1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1人,通讯评审专家3人等。
近5年,本院教师共主持和完成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SSCI检索、EI检索等各类论文300余篇,荣获省部级各类奖励30余项。
近3年,本校投入巨额资金为本院建立了总面积达440平米的4个社会学类专业实验室。其中,社会学类专业定量分析室1个,社会工作综合实验室1个,社会工作VR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室1个。目前,还建有省级联合培养基地1个,教学科研实习研究基地15个。本院依托各类基地,形成了教学、研究、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是云南民族大学传统优势学科,1998年设立以来,已经建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批准建立国家级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此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拥有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依托丰富学科资源,社会学本科专业2019年被列入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导师8人,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人才项目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近几年,本专业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主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荣获省部级各类奖励30余项。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素养、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能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大领域,不少人成为行业骨干。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考研平均升学率超过30%,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社会工作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于2005年获准设立,并于2006年招生。本专业与2010年设立的社会工作硕士(MSW)学位点、2013年获批的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社会工作方向,形成了在西部高校中办学层次最为完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本专业学生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并掌握较熟练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能从事管理工作和社会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共计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博士16人(含博士后2人),硕士3人,学士1人,博士比例近80%;45岁以上9人;45岁及以下9人。本专业注重“双师型”和“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现有社会工作师(中级)3人,律师1人,并聘有校外实务督导18人。本专业教师多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达5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荣获省部级各类科研成果奖30余项。此外,专任教师还积极承担各类社会工作实务项目,直接服务社会。
就业方向:社会工作本科自2006年起,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学生考研积极性高,考研升学率达30%,毕业生知识面广、适用面宽、就业率高,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极具奉献精神,拥有高度的责任心,遍布全国各大领域,其中以社工行业最为突出,不少人成为行业骨干。
人类学专业
人类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能力,掌握人类学专业考古、语言、宗教、生态、文化、社会多门分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人类学田野研究方法;掌握文化遗产管理、纪录片拍摄制作、民族文化传统知识传承与保护、乡村振兴、公共健康、企业工商、跨国移民、人口与老龄化、智能科技与人类文化等应用研究主题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并重的专门人才。人类学本科专业拥有较强实力的师资人才队伍,共有教师21人,其中专职教授7人,博士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9人,本专业在校外设有21个本科生实训基地,鼓励学生拓展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知识,拓展云南周边东南亚、南亚区域各族群社会文化知识,以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社会发展。
就业方向:毕业生本科毕业后可继续攻读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社会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胜任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遗产、民族、宗教、新闻传播等公共事务管理,以及社会团体、福利机构、国际组织、海外企业等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和私有机构的社会服务、政策研究、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文化评估等工作,也包括运用人类学专业知识独立创业,提供社会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