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点击人次: 1928
学院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5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以及民俗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6个学术硕士学位授子点和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2个专业硕士点;正在立项建设“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至此,学院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重、留学生教育为辅的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教学条件良好,拥有融媒体演播厅、影视后期编辑实验室、数字录音棚、数据新闻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室6个,实习实训基地33个,分图书馆1个;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多所大学与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与泰国东方大学等国外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与学历证书。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人,其中本科生15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300人,留学生100多人:共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讲师32人,助 教7人,实验员2人,其他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6人。这支队伍多为学有所成、成果丰硕、影响广泛的专家学者。近五年来,教职工出版高水平专著近百部,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
学院致力于培养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高级专门人才,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2万名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优秀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和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近年来,硕士、博士升学率分别10%和4以上;本科和研究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9%以上。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背景下,为落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任务,于2016年初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民族大学共建成立的新学院,其主要任务是为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传媒+语言”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院挂牌在文学与传媒学院,由副校长李炳泽教授兼任首任院长。学院于2016年起招收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攻读广播电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位;现有52名缅甸、老挝、泰国留学生在读;今后将常年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招收留学生。
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依托云南民族大学60多年办学经验,利用地缘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全国率先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传媒+语言”模式特色优势专业,建立多语种、跨文化、全媒体高端传媒人才培养和语言文化交流中心,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高校合作,扩大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为双边各级各类媒体及文化部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将具备坚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国际新闻理论与业务知识;熟悉中国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媒法规、伦理;精通一门以上的外国语,能熟练运用中文及南亚东南亚其中一国语言进行国际新闻采、写、录、编、播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拥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在党政机关、各级学校和科研机构、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新闻出版、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外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专业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各级学校和科研机构、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新闻出版、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广告学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广告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系统掌握广告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掌握广告学领域所涉及的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新媒体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就业方向: 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咨询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其他相关机构。
广播电视学专业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了解党和国家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掌握业界发展现状与前沿。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媒体领域所涉及的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新媒体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具备创新思维与一定的创业素质。
就业方向: 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宣传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采访、策划、节目主持、宣传等方面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全媒体和融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可在民族地区各类媒体机构从事媒介内容创意与制作、媒介项目策划与运营、媒介用户分析与管理、媒体推广与策略优化等相关工作,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就业方向: 民族地区各类媒体机构从事媒介内容创意与制作、媒介项目策划与运营、媒介用户分析与管理、媒体推广与策略优化等相关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熟悉语言学及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能力,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对外汉语教育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宣传等实际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对外汉语教育专门人才;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宣传等实际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